玄学五术 分类图书

找到 3358 本图书

周易象义

玄学五术 丁易东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

查看详情

读易举要

玄学五术 俞琰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 《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楔《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力主朱熹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谓以卜筮观易,则无所不通;不以卜筮观易,则多有不通者焉。”然其穷平...

查看详情

易纂言

玄学五术 吴澄

易学著作。元吴澄撰。是一本音注、训释、考证《易经》的书。十二卷。本书体例是采用宋吕祖谦《古周易》本经文,每卦先列卦变主爻,每爻先列变爻,次列象占,十翼亦各分章安排。其训释各附句下;音注、考证于经附每卦之末,于传附每章之末。间有文义相关处,也附辩于句下。...

查看详情

读易余言

玄学五术 崔铣

明崔铣撰。五卷。《崔洹野集》本。此书卷一《上经卦略》,卷二《下经卦略》,卷三《大象说》,卷四《系辞辑》,卷五《说卦训》。其说以程颐《周易程氏传》为主,兼采王弼、吴澄之说,与朱熹《周易本义》颇有异同。《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舍象数而阐义理,故谓陈抟所传图象皆衍术数,与《易》无干。诸儒卦变之说亦...

查看详情

易经蒙引

玄学五术 蔡清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著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嘉靖八年(1529),其子存远将其书进于朝廷,诏为刊布。万历中追谥...

查看详情

周易大全

玄学五术 胡广

易学著作。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多位学者共同编撰。是一部汇集前人《易》学观点的著作。是明永乐年间皇帝下令编修的《五经四书大全》中的一部。全书二十四卷。书前有易序、凡例以及引用先辈学者的姓氏、周易陈子传序、上下篇义。正文按《周易》上经三十、下经三十四、《系辞传》等十传的顺序排列,在每一经、传下列出先...

查看详情

周易会通

玄学五术 董真卿

元董真卿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是一本综合诸家《易》说的书。董真卿是胡一桂的弟子,此书实本胡一桂之《周易纂疏》而广及诸家。此书原名《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后改今名。全书大旨,乃尊崇程颐、朱熹、胡一桂《易》说,并广采历代《易》家之解,集为是编。《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

查看详情

读易考原

玄学五术 萧汉中

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方,为下经之主卦。又按图列说,申明上经三十卦、下经...

查看详情

读易纪闻

玄学五术 张献翼

六卷,明张献翼著。《江南通志·文苑传》称:“献翼好《易》,十年中笺注凡三易。”其书不载经文,逐节拈说,如劄记之体。此书以读书札记之体解说《易》旨,大致阐发“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平正通达,笃实不支,祧庄、老之元(玄)虚,阐程、朱之义理,凡吉凶、悔吝、进退、存亡,足为人事之鉴者,多所...

查看详情

易象钩解

玄学五术 陈士元

明陈士元撰。四卷。《归云别集》本。此书专阐《周易》经文取象之义,其论说虽未必尽切,但精当者颇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不冒焉。传注者惟以虚玄之旨例之,有遗论矣。’其《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