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3115 本图书

三论玄义钞

佛学宝典 佚名

三论玄义钞,3卷,日本贞海撰。三论玄义注疏书,收入《大正藏》续诸宗部。...

查看详情

三论玄义诱蒙

佛学宝典 佚名

三论玄义诱蒙,3卷,日本闻证撰。三论玄义注疏书,收入《大正藏》续诸宗部。...

查看详情

大乘玄问答

佛学宝典 珍海

12卷,日本珍海抄。全书以问答的方式,对大乘佛教的诸多核心教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释,这种形式使得论述更加清晰明了,也便于读者理解和思考,如针对 “二谛义”“佛性法性体义同异” 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问答论述。 涉及大乘佛教的众多重要义理,如二谛义、佛性、法性、报身佛等概念的辨析和阐释,几乎涵盖了大乘佛教...

查看详情

一乘义私记

佛学宝典 珍海

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圆珍(法号珍海)所撰。圆珍早年于比睿山研习佛法,后入唐求法,在福州、天台山、长安等地精研天台章疏与密教,回国后创立寺门派,获 “智证大师” 谥号。 此书围绕佛教《法华经》核心概念 “一乘” 展开阐释,深入剖析 “乘” 的内涵,认为其有运出生死、抵达涅槃之意,既关联因果修行,也暗含...

查看详情

三论名教抄

佛学宝典 珍海

《三论名教抄》15卷,由日本平安时代佛教学者珍海撰写,是一部深入阐释三论宗思想的重要佛教典籍。三论宗以印度龙树、提婆所著的《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根本论典,主张通过对空、假、中的辩证思考,破除一切执见,领悟诸法实相。 珍海在书中系统梳理三论宗义理,紧密结合中国三论宗祖师吉藏的学说,对名教概念进...

查看详情

禅宗的心灵之道

国学知识 佚名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1]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

查看详情

“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

国学知识 佚名

中国禅宗的真正建立,是以慧能禅作为标志。而慧能禅的显著特色,即在于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这“不立文字”的“文字”,自然也包含佛教经籍。“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有尘埃。”(注:《坛经》、《大正藏》卷四八,348b。)神秀的禅偈,注重不间断的修行,包括阅读佛经,从经文...

查看详情

物理学

外国名著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这是一篇以自然界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自然哲学一般原理的讲课稿。始撰于前347年左右,属作者的中期作品,由后人编辑成书。该书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基本观点贯穿在他所有其它的自然哲学文献中,成为它们的理论总依据和出发点。这部...

查看详情

论天

外国名著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著。它是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的一篇较为重要的自然哲学方面的文献。该书主要讨论月上的物体以及在构成元素、运动方式等方面与月下物体的区别。全篇共4卷,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二卷论述月上物体,由26章组成。第三四卷阐述月下物体及其构成元素等...

查看详情

论生灭

外国名著 亚里士多德

共有2卷,第1卷分为10章,第2卷分为11章。《论生灭》第1卷第1~4章区分了实体的生成和毁灭与一般的性质变化。亚里士多德指出生成与毁灭是一种独立的变化类型,不能被还原为主体的性质变化或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可感实体是能够被生成和毁灭的,它们的生成与毁灭区别于一般的性质变化,因为任何性质变化都预设了一个...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