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3552 本图书

语言与文化

学术杂记 罗常培

语言学著作。罗常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出版,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新排印出版。重排本对初印本排印上的错误、与现在通用译法不同的译名、因材料不齐而遗留的问题均加以校正。重排本书前有吴玉章题词、吕叔湘的再版前言、邢序(邢公畹)、及一版时的陆序(陆志韦)、自序,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引言”,概述了该...

查看详情

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

学术杂记 朱东润

朱东润著,该书为朱东润先生生前未刊稿,书中包含十五篇论文,对中国传叙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内容涵盖了从《晏子春秋》《史记》到唐代文人传叙、宋代行状年谱、全祖望《鲒埼亭集》碑铭传状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传叙文学的名称和流别、真实性等问题,还对刘邦和项羽、隋文帝和炀帝等人物进行了独特评价。该书整体学...

查看详情

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学术杂记 朱东润

朱东润于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乐山撰写,该书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研究的奠基性学术专著,以西方传叙理论为参照,系统梳理汉魏至南北朝时期传叙文学的发展脉络,聚焦于人性真实性的探讨。 全书基于对四百余种传叙文献的辑佚与考订,评析《曹瞒传》《法显行传》等作品,提出传叙文学的核心在于揭示人性真相。正文分十...

查看详情

唐代佛教

学术杂记 范文澜

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分为引言、佛教各宗派、禅宗三部分。系从作者所编《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中抽出有关唐朝佛教的章节整理而成。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范文澜先生对中国唐代佛教的看法。范文澜对佛教是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尽管“它在文化领域内曾作出不少成绩”,“艺...

查看详情

因是子静坐法

玄学五术 蒋维乔

蒋维乔于 1914 年写成,该书多依循道家理念与方法。蒋维乔青年时身体孱弱,深受疾病困扰,后通过钻研静坐养生之法,成功治愈自身的结核恶疾。在创作这本书时,他融合自身锻炼经验,同时受日本人冈田虎二郎与藤田灵斋倡导的静坐法影响。书中内容力图用近代科学成果阐述 “静坐” 的原理和方法,比较注意剔除传统养生...

查看详情

癍论萃英

玄学五术 王好古

儿科著作。元王好古撰。一卷。好古有 《阴证略例》 已著录。本书为小儿斑疹之专著,撰于太宗九年 (1237)。分为疮疹标本、洁古老人斑论、海藏老人斑论、未显斑证所用药、已显斑证所用之药、疮疹轻重候六部分。对斑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均有详细论述。作者认为斑疹发病之因,可能是胎儿在母腹时,食秽成毒或胞中...

查看详情

本草洞诠

玄学五术 沈穆

本草类著作。清沈穆撰。穆,吴兴(今属浙江)人。沈氏鉴于《本草纲目》卷帙浩繁,不能尽读。遂选其要药八百余种,折衷诸家之言,间附己意,编辑而成。将药物分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服器、人、禽、兽、鳞、介、虫等诸类。后附用药纲领,计二十四则。书中每类药物,先有总论,概言其要;后列药物,详述其...

查看详情

本草汇纂

玄学五术 屠道和

清屠道和 (生卒年不详)撰。屠道和字燮臣,孝感 (今属湖北省)人。著有《医学六种》等书。此书成于同治三年 (1863)。为广采诸家本草之精华,整理编辑而成。书中取本草常用药物五百余种,按药物功效分为温补、平补、补火、滋水、温肾、温涩、寒涩、收敛、镇虚、散湿、散热、吐散、温散、平散、渗湿、泻湿、泻水、...

查看详情

本草原始

玄学五术 李中立

本草类著作。明李中立撰。十二卷。中立字正宇,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少攻举子业,考中进士,曾任大理寺评事等官职。博学多才,兼通医理,尤精于本草。此书撰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书中将药物以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为序分为十部。共载药物五百种。每品均以大字详其药性,主录《神农本草经》及...

查看详情

程氏易简方论

玄学五术 程履新

综合类著作。清程履新撰。六卷。履新字德基,休宁(今属安徽)人。从师于名医李士材,医术颇精,积三十余年之经验,辑录寻常易识之症,和平稳妥之方,参以前贤之论,逐证分疏,逐方注解。取“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之意名书。刊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卷一,论述古医书,内经治则,用药机要等。卷二至卷四,论述神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