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3115 本图书

愿文

佛学宝典 最澄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最澄在《愿文》中感叹 “悠悠三界,纯苦无安也,扰扰四生,唯患不乐也”,表达了对世间众生苦难的深刻认知,认为在三界之中,众生皆处于痛苦和不安之中,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他表示如果没有达到接近解脱的境界(“六根相似位”),“未得般若(智慧)心”,便决不回到世俗社会中去,体现了他追求...

查看详情

守护国界章

佛学宝典 最澄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九卷,又称《守护章》,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最澄所处时代,奈良六宗中以法相宗和三论宗势力较大。法相宗僧人德一著《佛性抄》批判《法华》,贬其为权教,最澄撰《照权实镜》反驳。后来德一又著《中边义镜》,从法相唯识学立场非难天台宗,于是最澄撰写《守护国界章》以破斥其说。 上卷:有...

查看详情

法华长讲会式

佛学宝典 最澄

2 卷,是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具体内容可能涉及法华长讲会的仪式流程、仪轨规范、参与人员的职责、讲经的方法和顺序等,通过两卷的篇幅对法华长讲会的各项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说明,为法华长讲会的举行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查看详情

长讲金光明经会式

佛学宝典 最澄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详细规定了长讲《金光明经》时的各项仪式流程,包括法会的准备工作、参与人员的职责分工、讲经的具体步骤、诵经的节奏和方式等。例如对法会场地的布置、佛像的供奉、香花烛火的摆放等都有明确要求,以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法会氛围。...

查看详情

天台法华宗义集

佛学宝典 义真

日本义真撰,首先提出 “四教义”,阐述了根据众生不同的机缘和根性,将佛法分为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以判别权实之法。接着讲述 “五味义”,引用《涅槃经》内容,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来比喻佛陀一代时教的次第,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说明佛法的渐次开展和最终的究竟圆满...

查看详情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佛学宝典 元晓

新罗僧人元晓所著的一部关于《梵网经菩萨戒本》的注释书,从台大佛学数位图书馆所藏的版本来看,现存的《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只有卷上。元晓在书中略作两门分别,一者释题名字,二者入文解释。在释题名部分,对 “梵网经”“菩萨戒本”“菩萨心地品” 等名称的含义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 “梵网” 是约喻为名,以网譬喻...

查看详情

胜鬘经疏义私钞

佛学宝典 圣德太子

日本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并序,日本睿尊题记,圆珍题记。公元 7 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帝推古天皇讲赞《胜鬘经》,在此基础上撰成《胜鬘经义疏》。唐大历七年(772 年),入唐僧诫明等将《胜鬘经义疏》带至扬州,唐僧明空阅后制末疏,名之为《胜鬘经疏义私钞》。 江户时代以来的刻本均作 “六卷”,但...

查看详情

一乘要决

佛学宝典 源信

日本天台宗僧人源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该书是源信在 65 岁卧病在床时所著,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在东亚地区广泛存在的关于佛性论争以及三乘一乘的权实论争等问题,试图对这些争论作出总结和裁决,以平息相关的纷争。书中依据《法华经》成立一乘真实、三乘方便的观点,认为从佛诞生到寂灭,所有三业皆为一乘,强...

查看详情

汉光类聚

佛学宝典 忠寻

日本平安后期天台宗僧人忠寻撰,《汉光类聚》集中体现了日本天台宗的一些核心思想,特别是本觉思想。它强调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之性,通过修行和化导可以实现觉悟。同时,书中对于 “恶” 与 “止观” 关系的讨论,反映了日本天台宗对善恶观念以及修行境界的独特理解,认为在达到一定的觉悟境界后,“恶” 也可以被视为 ...

查看详情

天台真言二宗同异章

佛学宝典 佚名

日本证真在文治四年著,主要对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书中指出大乘皆是诸佛秘藏实相印,佛因应机缘设教不同,或显或密,各有利益。天台宗强调 “真如随缘”,认为真如能变作诸法,诸法即真如;真言宗则主张 “性相历然”“理事平等”,不仅 “事事无碍”,更是 “理理无边”。在 “烦恼即菩提” 的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