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书

找到 22487 本图书

《孙子集注》简介

国学知识 佚名

谈恺刻并序。前有《〈孙子集注〉序》,末署“嘉靖乙卯春正月穀日锡山谈恺书虔台之思归轩”。嘉靖乙卯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穀旦”,义为“良辰”。经校查,这是依南宋《十一家注孙子》的翻刻本。书中凡引曹操注直称“曹操曰”,与南宋《十一家注孙子》同,而与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所依据的底本华阴道藏本...

查看详情

道教二十一经典

国学知识 佚名

《道德经》除了“道可道非常道”,你还记得这本经典著作中的哪一句话吗?甭管修不修道,读一读《道德经》,你就会知道,“老子五千言,道尽天下事”,一点都不夸张。《太上感应篇》“古今第一善书”,诠释了道教思想“承负”观念,是做人、修道必修课。《南华真经》又名《庄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学课本上著...

查看详情

道家的主要著作

国学知识 佚名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也是传统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

查看详情

《道德经》中最值得传承后世的十大哲理!

国学知识 佚名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

查看详情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在当代劝善的意义

国学知识 佚名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简称《觉世经》。传闻是在康熙年间,由关圣帝君降乩而成。是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类书籍之一。与《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并成为“三圣经”,时常结集一起刊印流通,古时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该经全文通俗易懂,所以能被普通百姓接受。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旧时代,这类经典对民间的道德教...

查看详情

《易经》与道教的关系

国学知识 佚名

一提起算卦看相之类的,大家都会想起道士,甚至于街边摆摊的卦师大都也是一副道士打扮,可见在普通民众心中道教与《周易》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新编《中华道藏》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道教易学》的经典,比如许多家喻户晓的《灵棋经》、《许真君玉匣记》、《李淳风小六壬》、《黄帝奇门》之类的。在百姓眼中道士应该个个都是能...

查看详情

道教灵符符咒典籍与擅长符咒术的名士

国学知识 佚名

(一)《三洞神符记》道教符篆书。一卷,撰者不详。书中汇记了三洞各经关于天书、神符之名笔而成,心中得意妙处”。(二)《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简称《五经符上经》。中有东南西北中五称符五道,载五方五帝姓讳名字,所配五岳、五藏、五行、五色及春夏秋冬四季。谓“五行之母故曰五称符”,“上应五星”,“下...

查看详情

灵符符咒典籍汇总一览

国学知识 佚名

我国古代至今流传下来的符咒典籍,基本分为道教符咒、汉族民间符咒、少数民族符咒三大类。一、道教符咒典籍(一)《三洞神符记》道教符篆书。一卷,撰者不详。书中汇记了三洞各经关于天书、神符之名笔而成,心中得意妙处”。(二)《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简称《五经符上经》。中有东南西北中五称符五道,载五方...

查看详情

求道七步文

国学知识 佚名

自法派龙门开立以来,长春真人邱祖爷布全真之道于天下广行,乃使玄风之盛从古未有。然世间时势往来,气数有法,观今日之人,道德日下,不复往时。玄风披靡,不得振兴,诸求道之子于求道途中正邪难辩,真法难闻,见者不识,识者难遇,更有者多被旁门蛊惑而不得醒悟,此景如何能不叫祖师痛心?吾昔时誓愿弘道嗣法,但见今日道...

查看详情

道教祖师名言

国学知识 佚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

查看详情